第一章 月下雅聚
南宋开庆元年,临安城内外一派繁华。然而,这繁华背后暗藏杀机。北方蒙古铁骑势如破竹,不仅横扫金朝疆土,更是西征中亚、俄罗斯,直抵东欧。这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如今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南宋的疆土。
朝堂之上,主战派与主和派争执不下。边防告急,兵甲老旧,军饷屡遭克扣。皇帝虽有心振兴国势,却被党争所困。江南虽地利富庶,却难以支撑日益沉重的军费开支。富贵者醉生梦死,贫苦百姓朝不保夕,人心惶惶。
乱世之中,志士蛰伏,欲在这风雨飘摇中有所作为。江湖上下,暗流涌动,一场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汉水奔流不息,襄阳城巍然屹立。城头旌旗猎猎,楼阁巍峨,宛如一头蛰伏的猛兽,静待北方铁骑的来犯。作为大宋抵御强敌的前哨,这座雄城自有一番非凡气象。城墙高耸坚实,守军个个膂力过人,箭法超群。粮草充足,铠甲鲜明,杀气腾腾。
街巷之间,百姓们虽难免议论纷纷,却也坚信朝廷必不会弃襄阳于不顾。襄阳,俨然已成为大宋抗敌的中流砥柱。
而襄阳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声威,郭靖功不可没。这位外号"北侠"的豪杰,武功卓绝,胆识过人。他那降龙十八掌,掌力何等雄浑,直叫江湖好汉闻风丧胆。可郭靖深知,要御敌于城外,光靠一己之力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但见郭靖日夜操劳,或在城头巡视,或在校场练兵,或与众将密议军情。他举手投足间,无不流露出为国为民的赤诚。郭靖的勇气与担当,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襄阳上下,莫不以能追随郭大侠而深感自豪。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 *** ***
初夏时节,襄阳城内外一派盎然生机。汉水滚滚东去,河畔杨柳依依,绿荫如盖。城墙脚下,野花绽放,红白相间,煞是好看。
街市上,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冰凉的酸梅汤啊!"、"新鲜的莲子羹!",此般叫卖之声不绝于耳。茶馆里,说书先生正说到精彩处,但听"啪"的一声惊堂木,满座食客齐声喝彩。
城楼上,士兵操练声震天动地。刀光剑影间,尽显这座边城的铁血军威。一阵和煦的南风拂过,送来几许暑气,也带来了几分慵懒。
日头西斜,市集渐歇,街道愈发宁静。薄暮时分,暮色如纱,笼罩着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城。远处鸟儿归巢,近处炊烟袅袅,宛若一幅水墨丹青。
襄阳城东门楼上,数盏风灯在夜幕中摇曳生姿,忽明忽暗。更夫打更的梆子声远远传来,甚是悠长。守城士兵个个挺胸凝神,目光如炬,警惕地注视着远方。灯影下,他们的身影愈显挺拔,仿佛与这座坚城融为一体。
城墙垛口处,一位男子挺立如松。但见他年约三旬有五,身形魁梧,气宇轩昂。双目如电,炯炯有神,眉宇间透出几分坚毅果决之色。短须整齐,更显英气勃发。
这人一身白底黑边的特制官服,胸前襄阳巡佥徽章熠熠生辉,腰间长刀静悬,威风凛凛。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将风范。
此刻,他负手而立,凝望着城外滚滚汉水。清风拂来,衣袂飘飘,却不见其身形有丝毫动摇。那挺拔的身姿与巍峨城墙相映成趣,仿佛已是这襄阳城的一部分。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这人,正是名震天下的"北侠"郭靖。
夜幕低垂,汉水如一条银带,静静流淌。月光洒落水面,碎银般闪烁。岸边柳枝轻拂水面,沙沙作响。远山隐现,如一道淡墨勾勒的屏风。
郭靖立于城头,心绪难平。往日征战的场景,不时在脑海中闪现:刀光剑影,喊杀之声震天动地;鲜血染红了茫茫大地,尸骸遍野,煞是惨烈。这些往事如附骨之蛆,挥之不去。
郭靖伫立良久,仿佛化作城墙上的一尊石像。四下寂静,唯闻夜风呜咽,似在诉说这座古城的沧桑。
蓦地,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打破了夜的宁静。郭靖不觉一凛,双肩微耸,却未回头。
"哈哈哈哈!"一阵爽朗笑声打破夜的宁静。
"郭贤弟,这般入神,莫非水中有位小娘子在沐浴?"
郭靖闻声转身,但见一位魁梧大汉大步走来,正是襄阳守军兵马都监李文忠。郭靖拱手一笑:"李将军说笑了。"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李文忠身着深色长袍,腰系镶金宽带,威风凛凛。但见他身形雄伟,双肩宽阔,双臂粗壮,活像一座铁塔。一张黝黑的脸庞上,虬髯如铁,双目如铜铃般有神。不怒自威,一望而知是员虎将。
这李文忠性如烈酒,直来直去。与郭靖虽是上下级,却情同手足。两人在襄阳城中出生入死,早已结下深厚情谊。每每相见,不是打打闹闹,便是插科打诨,倒像是一对难兄难弟。
李将军称郭靖为"郭大人",皆因郭靖如今已是襄阳巡佥。此职虽不显赫,却也是朝廷命官。在这崇文抑武的宋朝,武将常遭排挤,更遑论郭靖这等江湖中人,往往被视作异类。
然则郭靖守卫襄阳已逾十载,功勋卓著,难以忽视。对于这官职,郭靖本不甚在意。他接受此职,不过是为了在襄阳行事更加便利。这身份,让他能更好地履行守护襄阳的职责。
李文忠大步流星来到郭靖身边,一拍郭靖肩膀,爽朗笑道:"贤弟,近来可好?多日不见,为兄好生挂念!"
郭靖含笑道:"甚好。"
李文忠点头道:"适才接得通报,知贤弟在此,只是公务缠身,来迟一步。望贤弟勿怪。"
郭靖拱手道:"李兄言重了。公务繁忙,理所应当。李兄肯来,郭某已感荣幸。"
"哈哈哈!"李文忠大笑,"贤弟还是这般客气。咱们兄弟,何须如此生分?"说罢,转身望向滚滚汉水,又道:"方才见贤弟凝望汉水,可是有什么心事?"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李文忠此言一出,郭靖神色微变。以他武学修为,寻常时候背后有人,不用回头也能察觉。怎奈方才凝望汉水,思绪万千,竟恍惚间未觉李文忠到来,心下不禁懊恼。
郭靖沉默片刻,目光重又投向滔滔江水,缓缓道:"近来北疆消息阒寂,不知李兄可有耳闻?"
李文忠闻言,面色倏忽变得凝重:"贤弟所虑极是。北疆确有消息传来,蒙古已基本收服四方,眼下正在休养生息。"
话锋一转,李文忠语气更显沉重:"只是依我看,这休养恐怕是为了图谋更大。蒙古人野心不小,咱们得多加防备才是。"
李文忠转向郭靖,目光炯炯:"贤弟,你我当未雨绸缪,为大宋早做准备!"
郭靖微微颔首,目光依旧凝注汉水。良久,他沉声道:"是该做准备了。"
明月如盘,晚风习习。两人伫立城头,各怀心事。汉水奔流不息,恰似二人胸中涌动的忧思。无言之中,千般愁绪在心头激荡。平静的江面下,暗流涌动,仿佛预示着天下将有大变。
沉默良久,李文忠忽开口道:"贤弟,深夜来此,莫非有要事相商?"
郭靖微一点头,道:"正是。明日丐帮有批物资入城,还望李兄多加照应。"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李文忠闻言,顿时恍然,嘴角微扬道:"原来如此。贤弟,你我兄弟,何须这般客气?丐帮之事,我自有分寸。"
寻常时候,丐帮物资入城,李文忠自会全力协助,不消郭靖多言。然则这回物资非比寻常,郭靖这才亲自登楼相见。每逢丐帮有特殊货物入城,郭靖必定如此,绝非首次。事后押物之人,只需通报身份,亮出凭证,便可长驱直入,免受盘查。
至于究竟何物如此特殊,郭靖不说,李文忠也不问。多年交情,二人早已心照不宣。李文忠心下明白,郭靖亲自登门,定是事关重大。他只消如常处置,叮嘱手下放行便是。这看似寻常的安排,实则蕴藏着二人多年积累的默契与信任。
李文忠捋须一笑:"贤弟,难得今宵同在城头,不如到值房小酌几杯?"
郭靖本欲推辞,见李文忠神色诚挚,心头一暖,遂颔首道:"也好,却是要打扰李兄了。"
二人方欲转身,忽闻急促脚步声。一名亲兵疾步而来,拱手道:"启禀统制、郭大人,知府府上管家吕福求见。"
郭靖与李文忠目光一触,俱是诧异。深更半夜,吕府管家亲至,必有要事。
须臾,吕福登楼,躬身行礼:"小人参见统制、郭大人。"
李文忠微一点头:"吕管家,深夜来此,有何要事?"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吕福答道:"回禀统制,家主有要事相商,特请郭大人移驾府上一叙。"
李文忠挑眉而笑,转向郭靖道:"贤弟,看来这酒是喝不成了。"
郭靖歉然道:"李兄,实在抱歉。改日定当登门请教。"
随即,他对吕福道:"你先回去,告知大人,我随后便到。"
襄阳城中心,知府吕文焕府邸巍然矗立。四周衙署环绕,更显其气势不凡。夜色深沉,府院内外,灯火通明,如白昼一般。
府前大道宽阔平整,青石铺就。两侧古槐参天,枝繁叶茂。月光穿枝拂叶,洒下斑驳光影。朱漆大门巍峨庄严,金钉闪烁生辉。门楣上"吕府"匾额遒劲有力,对联"忠心报国家,仁政施黎庶"彰显主人胸襟。
石阶两侧,雄狮伏卧,目光如炬。十数名衙役手持火把,严阵以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
却见一骑自远处疾驰而来,马上英姿飒爽正是郭靖。他勒马停蹄,翻身下马,只见吕府管家吕福早已伫立门前,见郭靖至,连忙趋前相迎。
"郭大人,"吕福深深一揖,"家主已在厅中恭候多时。"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郭靖翻身下马,将缰绳交予一旁伺候的马夫,沉声道:"有劳吕管家引路。"
吕福恭谨应道:"郭大人请随小人来。"说罢,转身在前引路。
吕福引领郭靖进入府邸。沿着青石甬道前行,两旁花木石刻错落有致,灯笼高挂,光影婆娑。庭院中竹影摇曳,气氛宁静祥和。
穿过前院,绕过假山池塘,步入内院。内院建筑宏伟,雕梁画栋,气派非凡。吕福领郭靖上石阶,来到一座气派的堂前。廊下几案摆放整齐,灯笼微摇,将厅堂照得通明。
吕福低声道:"郭大人,老爷正在书房恭候,请进。"
郭靖迈步入内,但见四壁书架,藏书累累,满室书香。案上笔墨纵横,窗边瓷盆内一株老梅虬枝苍劲。墙上悬挂一幅泼墨山水,笔走龙蛇,意境深远。
案前正坐一位中年文士,乃襄阳知府吕文焕是也。但见他着素色长衫,年约五旬,面如冠玉,双眉如剑。目光如炬中又带三分儒雅,唇边挂着浅笑,威严中不失风度。
郭靖一入书房,躬身施礼道:"下官见过大人。"
吕文焕举手虚扶,和声道:"郭大人请勿多礼。此处无外人,咱们不必拘礼。"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说罢,起身引郭靖到书房一侧的茶几旁就座。郭靖应诺,随之而去。
正厅内,一张古朴红木茶几靠墙而立,两旁是雕花高背椅,庄重典雅。吕文焕示意郭靖落座,自己则坐于主位。
须臾,一名丫鬟轻步上前,将两碗热茶恭敬地放在二人面前。茶香袅袅,在书房中慢慢散开。
吕文焕举杯示意。郭靖恭谨接过,浅尝辄止,复又放下。抬首凝视吕文焕,轻声问道:"不知大人深夜召见,有何见教?"
吕文焕搁下茶盏,开门见山道:"购马一事,进展如何?"
郭靖正色答道:"回禀大人,明日将有数匹良驹随丐帮物资入城。"
吕文焕眉头微蹙,忧心忡忡道:"零星购入,何日才成气候?"
郭靖面色一沉,沉声道:"大人明鉴,此事诚然棘手。良驹稀罕,价值连城,更需隐秘行事。若大张旗鼓,恐怕蒙古人立刻便会察觉。"
吕文焕微一颔首,目光炯炯,示意郭靖继续。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郭靖续道:"再者,骑兵非但需良驹,更少不得精甲利刃、长枪劲弓。这些军需筹措,同样艰难。最要紧的是,还得调教精通骑射的将士,非一日之功。"
吕文焕沉吟半晌,徐徐问道:"依你之见,要建一支像样骑兵,需时几何?"
郭靖略一思忖,答道:"若天从人愿,塞外太平,至少也需一载有余。"
原来所谓丐帮特别物资指的是马匹。为了改变战场上一向被动挨打的局面,郭靖夫妇计划组建一支骑兵队。
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知府吕文焕的认可。吕文焕敏锐地意识到,若能成功组建骑兵,不仅能提升襄阳军队的机动性,还能实现快速支援和主动出击,迫使蒙古军队分散兵力。
然而,组建骑兵谈何容易?良马稀缺,价格昂贵,若大肆收购必定引起敌人警觉。更重要的是,朝廷中暗藏奸细,一旦消息走漏,不仅计划功亏一篑,还可能为襄阳招来灭顶之灾。
经过深思熟虑,郭靖夫妇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借助丐帮之手。作为天下第一大帮派,丐帮人手众多,遍布各地,最适合执行这项秘密任务。他们可以化整为零,分散购马,既能避人耳目,又可广集良驹。
吕文焕对这个计划极为赞同。然而,他深知此事关乎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若要计划顺利进行,必须严守秘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这项秘密任务就这样在郭靖夫妇的策划和吕文焕的支持下悄然展开了。
众所周知,宋廷自迁都临安后,便失去了北方马场,一直深受缺马之困。而今蒙古虎视眈眈,断不可能向南宋提供良马。在这般艰难局势下,寻常人望而却步,却难不倒智计百出的黄蓉。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黄蓉这位"女中诸葛",手眼通天,人脉广布。她运筹帷幄,暗中策划了一个惊人的购马计划。通过丐帮在江湖中的庞大人脉,她巧妙地联系上了各方势力,以非常规手段获取良马。
黄蓉更是精心设计了一套复杂的资金周转和货物掩护方案。这般错综复杂的操作,就连郭靖也难以窥其全貌。每当他好奇询问时,黄蓉总是神秘一笑,只道:"夫君只管放心,这些良驹就如同天上掉下来的,只会为我们所用,绝不会为敌人所得。"
黄蓉的这番手段,不仅解决了襄阳的燃眉之急,更是在无形中削弱了蒙古的战力。她这一手棋,不仅下在了军事上,更下在了战略上,当真可谓高明至极。
然而,良驹价格高昂,要组建一支规模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