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同人】西班牙的逸仙(第四十五章至第五十章)

2020年05月09日01:2012571
字号
粗細
行距

[chapter:第四十五章]

夜晚的疯狂之间,共和貌似无意,问了逸仙一句:

“你还对君主制过敏吗?”

逸仙自来西班牙以后,脱离了国内的环境,反过来也开始思考国内的历史。

民国自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以西方价值观为尊。

袁世凯、徐世昌、张作霖等个别首脑尊孔,还会被文化界唾骂成“反动”。

“恨乌及乌”。君主制由此也成了被黑的靶子。

可是,废除了帝制,共和,真的成功了吗?

是啊,没有了大皇帝,活出了一堆小皇帝。

如果说清朝的皇帝与西太后独裁还要顾及一下全国的统治,民国以后的政客只要脚底抹油,跑进租界、英属香港、日属大连,远一点还可以“赴欧考察”,那么可劲地贪污。

“预征到1960年的租税”,已经是民国的一个鲜明写照:

官员与军阀在失去了更高一级的监控时,放开胆子贪污腐败,一旦失败马上转进租界、老家或欧美日的其他地盘,继续吃着腐败来的金山银山的福利。

很多人特别聪明地躲在租界这些近的“治外法权地带”,为的是只要国内风向一变,立刻跳出来杀个回马枪。

不说远的例子,单说国民党,汪精卫、胡汉民因为内部斗争失败,去过欧洲“考察”,去过上海“租界”,汪还去过英属香港遥控指挥西南军阀反蒋。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这样的一群人,在表面上大力抨击前清的统治,鼓吹辛亥革命以来的所谓“道统”。

然而,即使是被主流黑的清朝,钢铁产量远超民国不说,自造舰船数量也远超民国。

民国建立至今,唯一一个在本土培训的舰娘,逸仙一人。

军阀们的表演更是精彩:胜利通电“讨贼“,败退通电“下野”,看风头好了马上再从租界杀出”收拢旧部“”重整旗鼓“。

也许他们仿佛面临世界末日一般的横征暴敛,比直接战斗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要严重得多。

这一点,湖南军阀唐生智最有发言权:

先是被投靠直系的赵恒惕打压,无奈相应北伐军反赵;

再是默许许克祥等人兵变,打压共产党,架空武汉国民政府;

再是利用宁汉合流逼走汪精卫,一度割据湖南、湖北、江西等省;

再是被南京特委会(西山会议派+桂系)讨伐,首度下野入租界;

再是蒋桂战争投靠蒋介石,说服冀东等地的旧部反叛桂系;

再是一度和石友三等人策划反蒋,失败后二次下野“修仙“;

再是1931年两广事变,加入汪派领导的广州政府反蒋…

军队只是个资本。投资在哪里与一般的商业行为毫无差别。

可能因为如此,日本于1931年入侵满洲,苏联于1934年入侵新疆;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民国这些内战军队,竟没有一个敢去打日本、打苏联。

日本兵占了三分之一个长城,策反殷汝耕与锡林郭勒德王叛变自立;

苏联兵横扫全疆,前锋占领至新疆与内地的唯一枢纽星星峡;

前清军队虽然腐败无能,但是俄军入侵东北尚有黑龙江将军吞金自杀也不投降,主流舆论也能对俄同仇敌忾…

前清的甲午战争,虽然如叶志超之辈闻风而逃,虽然有北洋水师的投降派,可尚且还没有熙洽(九一八事变时任吉林省代理省主席)这样主动开省城投敌当官的,尚且还没有殷汝耕(浙江人,时任南京政府冀东“特别区域“特派员)主动“独立反共”、攻打通县的…

反观现在,“低调“盛行,多的是”日本是文明国家,中国是不文明国家,所以中国抵抗日本是自取灭亡“的”文明消灭野蛮“的调子。

——没有一个皇帝一样的存在,看管着这群给点雨水就敢兴风作浪的官僚与军人,能行吗?

推翻了一个皇帝,换来了这样毫无廉耻的千万个蛀虫的肆意泛滥。

如果说清朝灭亡,除去棉纺等轻工业、物价、流通的外国货币(包括欧美日私营银行绕开中国政府印刷的“银行券”,可套换中国金属货币、实物等);

那么,天灾人祸的增长,官员的不作为与贪污,军阀的强征款项与奢侈,是比前清有着显而易见的巨大“烬步”的。

唯一的好处,是任何一个奴隶,只要有胆子,有运气,敢闯敢拼,在这个旧秩序土崩瓦解、新秩序初见雏形的关口,实现阶级跨越的难度,比太平盛世阶级固化、绝大多数人一生不可能突破阶级壁垒的难关要低很多。

…逸仙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不更深地质疑过去的自己:

西方的那一套,适合中国吗?

最初孙中山等人号召民主共和,曾颇为形象地将民主评价为选饭店,“客户”对“老板”不满意可以“投票”换个“饭馆”。

如此天真可笑的逻辑,在中国严酷的政治现实里彻底碰壁: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老百姓普遍没有全国性的组织意识,缺少超越村社的普遍结社意识,对官员军阀的腐败感到不满了,或者零星骚乱起事,或者上山当土匪,没有正当的渠道反馈意见;

地方官府基本沿袭前清的风气,又少了前清的上级监督的力度,于是不管打赢打输官司都要死命要“办事费”的风气,不顾物价上涨与地租原价稳定地泛滥;

大多数官员与军阀的风气如前所述,国家亡了,大不了携款走人,或者投降新主子混饭吃…

[newpage]

[chapter:第四十六章]

表面上说,共和的政权是大家的,任何人在行使权力是不能有私心杂念;

实际上说,所有人的财产是私有的,自家的财产不归别人家,而且大多数人比起参政议政,更关心自己眼前的利益。

用一个中国尽人皆知的道理形容,便是:如果没到饿死人的地步,何必要反叛朝廷?

李自成起义的陕北,是一个明朝当地人都能说“大旱连年,出延安城可见人相食,单人出城性命不保“(具体详情参见《明末农民战争史》引用的几则明代人笔记)的恶劣环境;

江南富饶的财源,没有一丝一毫,落在这些啃着人骨头、冒着“肿胀而死“也要生存的灾民头上,李自成之前几批起义军大多战斗到死的精神也就是从这些人里面爆发出来的。

如果没有这样严重,如果还有地方逃荒,那中国的汉族多数人,便会像胡适在自己的一篇关于全盘西化的文章所说:

天旱了,只会求雨;河决了,只会拜金龙大王;风浪大了,只会祷告虚构的观音菩萨或天后娘娘;

荒年了,等着逃荒去;瘟疫来了,只好闭门等死;病上身了,只好求神许愿;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树砍完了,只好烧茅草;山都精光了,只好对着叹气。

最后,胡适为代表的全盘西化派——也是民国以来社会的时髦派——主张如下:

这样又蠢又懒的民族,不能征服物质,便完全被压死在物质环境之下,成了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民族。

他们的答案便是“全盘西化”,全面否定“旧道德”,并且“不要怕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惰性已尽够保守那旧文化了,用不着你们少年人去担心“。

顺着这个思路,“日本寿司远胜满汉全席“、”汉字不如拉丁字母文明开化“(瞿秋白等废除汉字派提出废汉字的理由之一是“旧道德挂钩的汉字不够革命”)等等甚嚣尘上。

眼看着貌似日本一刀,苏联一刀,英美坐收渔利,这五千年文明,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步了印第安人的后尘,消失在世界历史舞台之上了。

——如果用逸仙自己的观点,便是如此:

凭什么说庐剧(合肥地方戏曲)一定比日本歌舞伎差?

凭什么说汉语的江淮方言是老粗,英语的约克夏方言就必须高贵?

凭什么农村用的虎头鞋,一定就比不得德国等国的传统鞋子?…

心平气和的平等,对等的地位,取得这些真的就这么难于登天吗?

肉体的殖民,尚且不能抹杀精神;精神的殖民,真个是要亡国灭种。

如果汉族的子孙,忘记了自己的先祖是谁,然后只记得一个叫耶和华、天照大神或者安拉的救世主造出了人类,是全人类的祖先;

那么,他几乎是可以有最充分的理由,否定汉族传统的女娲造人、共工撞不周山分开天地等神话起源是迷信,是不科学的。

是啊,也许这样的神话不科学,如果能用中立的态度或许可谓科学;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可是,一方面说着女娲、共工、天帝等都是无稽之谈,没有科学依据;一方面对基督教的神灵顶礼膜拜,对神道教的神龛奉若神明,对《古兰经》真主以血块造人的记载奉若圭臬…

这样背离汉族民族根基之一的祖先崇拜传统的人,真的可以算是汉族人吗?

能把这样的人当作汉族人吗:信奉基督教或神道教,只会说英语、法语或日语,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完全被东西洋彻底同化,可以说除了一张皮肤、可考而不在乎的祖先关系,其他方面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可接受范围的所谓“汉族人”、“华裔”、“华侨”?

逸仙起码是接受不了的。因为两千多年前,孔子早有名言:入夷狄者行乎夷狄。

如何祖先崇拜可以商榷;直接废掉祖先崇拜…岂有挖光挖断了地基而房屋不塌的道理?

至于某些明明能用汉语,却因为家里是富家一代、官家一代二代,为了时髦,偏偏不用几句正经汉语,不拽个几句日语、英语、法语便浑身上满了虱子般难熬的人…

感谢民国,这个外国文化几乎主宰文化界的时代,他们是时代的宠儿,被吹捧的“先知先觉者”。

——逸仙不一定坚决拥护皇帝复辟。

基于上述原因,她开始重新审视,过去她试图以西方化的标准批判中国的过往。

民主?大部分人只要饿不死,别让日子太难熬,开会商量事情还行,用性命包围商量事情的体制却是少有人杰可以做到的。

精神殖民?现在不正如火如荼嘛。反清不假,反旧道德不假,可是反着反着,连传统文化一下最基本的东西也要反…

也许“共匪”毛泽东的一句话说的在理:思想文化是块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传统的东西是有问题不假;可是,对逸仙来说,她完全不能接受,要用基督教堂的十字架与日本兵的铁蹄,取而代之地把旧道德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吃早饭的时候。

“共和,如果单从有人做事、权责分明、令行禁止、人尽其责的角度,我支持你的君主制复辟大业。“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最差,除去极个别个例的昏君暴君,正常情况下,皇帝没必要整垮自己的帝国。

皇帝没必要像官僚与军阀一样,肆无忌惮地掏空国库与民脂民膏,然后逃亡海外坐拥金山银海。

皇帝没有必要像其他人一样,盗窃国家的财富。

逸仙也觉得,这样的逻辑多少充满了对历史浪漫化的理想主义。现阶段,她是真不知道,有什么道路,能比目下国内军阀割据、贪官横行、民众蒙昧于时局、西洋人与东洋人横行霸道巧取豪夺、任何一艘军舰可以在江河湖海的任何港口随意驻扎和开火射击的绝境,比这个多少有点盼头的路子好。

也许…延安的“共匪“能招徕那么多知识分子与农民,前赴后继过去参军,屡战屡胜,会是一个希望。

逸仙看看自己,家境远不是“无产阶级“,立场也远不是”同盟军“…

她可是听说过,当初左派在赣南杀地主多狠。她不想死得那么憋屈。

“逸仙,你离我们的道路,又近了一步。“

出身小地主家庭的共和虽然对无偿没收地主土地的共产党深恶痛绝,却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现在共产国际的一个套路:团结一切反对敌人的同盟军。

她相信,基于阶级立场的相近,逸仙的态度后面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内乱在即,人都会这样那样的变色;她要绝对保证安全。

——没有任何一颗螺丝钉绝对不会松懈。

[newpage]

[chapter:第四十七章]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逸仙至此,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她对皇帝,越来越不抵触:

她在西班牙所作所为,不就是为了本家族(包括她刘雪梅本人)的利益最大化,赌命冒险?

这和开国皇帝或浴血奋战,或披坚政变,有何本质区别?

行为实质的一致,让看似不同的二者的行为动机日趋接近和统一。

——到这里以后,原先看起来不明显的差异,变得更加明显:

为什么西班牙的地主,不会像国内的团总,办团练,招武装?

为什么西班牙的穷人不会和国内的那样,只要有条件都会尽量保持粗衣烂布的整洁?

为什么这边的很多人说话做事,和国内比起来,总是很飘?

为什么西班牙的农民历史上没有起兵造反,改朝换代?

为什么西班牙的宗教权力会这么大,接近于国内西北部的回教?

为什么西班牙语和英语一样,不把堂亲与表亲分得开明?

所谓民主的选举,为什么要跟集市吵架一样?还要不要一点官员的脸面与威仪?

为什么西班牙这么多小偷?难道在田里工厂做工,不比偷盗更道德?…

诸如此类的差异,让她越来越明白:她与这些人,不是一个民族。

国内西化的“香蕉人(外黄内白)”,从文化认同层面看,与她也不再是一个民族。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逸仙,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共和随便问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事。她刚拿起一块配上鸡蛋培根的烤吐司面包。

“你是怎么学西班牙语的?我很奇怪,因为你几乎不和我之外的西班牙人专门练习西语。”

怎么学的呢?逸仙是把国内学英语的经验照搬过来的:

国内的大多数学校没有外教,所以客观上没有直接与外国人练习外语的便利平台;

老师授课,能不带一口浓重的方言,把London念成“隆得恩“(江淮方言合肥片),已经不错了;

考试以笔试为主,一张考卷定胜负,其他的东西全都不如卷面成绩具有决定意义。

卷面考试的内容,以文法、词组搭配、阅读与作文为主。

这些要如何掌握?在这种情况,只能死记硬背。

不管倾盆大雨为什么在英语叫“to rain cats and dogs“;

不管地中海为什么要叫“Mediterranean Sea“这样诘屈聱牙的怪名字…

考试要考,必须会用;时间不允许,条件不允许,去浪费时间想什么与考试内容无直接关系的“闲篇“。

会背,会念,会写,考试过关,这就够了。

如果不是逸仙对国际音标费了一点心,读音真的是十有八九要荒腔走板。

“如果你们的学校明确规定,只有通过一定水平的考试才能算学会西班牙语;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如果你们的国家与社会明确规定,只有经过这样的学校考试才具备西班牙语资格;

那么,没有什么语言是学不会的。一遍记不住再背一遍,直到背会用熟为止。“

“严师出高徒“。在逸仙从小的记忆里,上学基本与这句话分不开:

老师在班级拥有着绝对的权力,不论是在私塾还是世俗学堂;

“不服管“、”态度不端正“,这是戒尺乃至小竹竿打学生的最常用”罪名“。

一遍记不住,再打一遍;再记不住?再打。配合上罚抄等辅助性惩戒措施,除了特别顽皮的混世魔王,大部分人会老老实实地按着要求做下去。

没有人认为这样的作法是错的。从老师,到学生,大多数认为这样是对学生“求上进“的认真负责的反映,说明老师像”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严父“一样勤奋。

家长有些不懂太多文化,有些忙着做生意挣钱,有些是文盲托关系送来念书。

他们自然是没时间或者没能力,去管什么儿童教育的。

对他们的很多人来说,老师越严格,越加强在布置作业与考核的力度,越是好老师的典范。

即便是死活接受不了这一套的顽皮学生,若是让他们坚决反对这套体制,他们也是不愿意的。

这套规矩理所应当,他们最多不过是对其中的老师本人有不满。

对个人的不满,远远上升不到对体制本身的不满的地步。

“共和你应该还对我们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方不够了解。“

因为即使是在上海,对中国的印象止步于北平、上海等大城市(特别是“精华地带“租界)的比比皆是。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我这么说吧,如果让你们的小孩在我国内陆的大部分学校学习,那么以后一定能当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士兵或民夫。当然,半路是否跑路,这点我不敢保证。“

逸仙不觉得这样的情况有什么不好的。以她的承受能力所及,太标新立异的路数,反而自乱阵脚,玩脱无疑。

她现在已

  • 评论区
  •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及享受更多功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