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烟云】第六章 精忠报国 - 2

2017年02月19日03:26915443
  • 简介
字号
粗細
行距

回:秒速飞来,谢谢你阅读本文。

 回:微嗔,谢谢兄弟欣赏。那个“入”字,其实是打错了谐音字,想打的是“如”字。但是已经改成“人”字。我自己也改正了其他几个错别字。

   下面的两章。写正文动力尚且不足,还有,我也不是那种写情爱戏会有什么性快感的人。往常的情爱戏我都当成是艺术作品来写,并且是为他人服务的。所以后面我正考虑情爱戏份全部取消,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精力,专心重点。再说后面本就是愈加沉痛的时刻,添加情爱戏让我有些抵触,至于满蒙那边的孝庄之类的蒙古女人,我也不怎么感兴趣。我也不是那种街头免费卖艺,没得掌声还兴高采烈之人。我转一个身,照样过我的悠闲日子不是上上之策吗。

    整理总结了一下明末山海关事件及其之后的事情: 注:愿意反驳的人也别计较,毕竟我是免费写作和笔在我手!

 (但其实,三百多年前的有些事情,就算是当时的崇祯、李自成、多尔衮、吴三桂,他们自己也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当时之事。因为任何一件失去理智和不受天时地利人和护佑的决定行为,都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而酿成最终的恶果。比如崇祯的催战监军,李自成的冒进山海关,孙传庭的过于愚忠而不偷学一下左良玉,从而让李自成偶然地战胜自己。)

   我感觉是这样。李自成打下北京,吴三桂支援北京不成,而家人又在北京,所以接着投降李自成。但是李自成的手下拷打了吴三桂的家人或者有无陈圆圆事件,吴三桂知道了这个寒心的情报。他最后觉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在去北京参加李自成登基大典时又回山海关。还有一个方面,也许满清开出了更好的条件。但是这样一来,本来马上北京正式登基的李自成大怒,于是和强攻死打宁武关那样,觉得丢了面子就一定要弄死人家。(宁武关死亡7万多人)还有就是,李自成不需要什么情报吴三桂和满清勾不勾结,他本来去山海关就应该假设好了他们勾结,这个是其一。其二是李自成一路上到北京,尽管在宁武关死亡7万多,加上之前的两三万,也就是说到北京死亡了10万人左右。但是他吸收了几万的明军,况且他还可以沿路募兵(自愿加入革命队伍的乡勇)。

   李自成从西安带了三十万人打北京,分了10万让刘方亮最终从南攻北京。也就是说李自成自己带了二十万一路打北京,死了十万(应该大部分是之前投降的明军,特别是宁武关死的多。)然后一路又吸收了几万或者十万明军,所以李自成自己到北京时,应该依然有二十万人左右。所以李自成在西安时就假设好了清与吴三桂勾结。李自成为什么去山海关打吴三桂,有2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吴三桂让他这个皇帝丢了大脸,李自成好面子挂不住,所以要立刻打吴三桂。二个原因是,李自成有强大的兵力做后盾,最少二十万兵力,所以李自成自认为不惧他们勾结。而且还急调刘方亮的十万兵力来帮忙(就算一半也有5万嘛),但是刘方亮赶不及到战场。

   而李自成远途到山海关已经是疲兵,又先攻城更加疲劳,再和吴三桂决战,疲上加疲。而清兵再旁边已经休息好了,酒足饭饱,还看清了你的弱点。于是清兵一击打败李自成。但是重点还有一点,就是清兵篡改的历史,就是不可能只派两万骑兵参战就能打败李自成。

  • 评论区
  •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及享受更多功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