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儿帮母生孙子】(十三)[母子乱文千千万万,充足理由仅此一篇] - 2

2020年01月27日01:022311800
字号
粗細
行距

1.关于“硬科幻”与“软科幻”:“硬科幻”: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医学等“硬科学”为基础的,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软科幻”:相对于硬科幻,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所涉及的题材往往被归类为软科学或人文学科。所以我写的是“软科幻”。

 2.《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属于软科幻,在电影分类里属于宗教电影。《达芬奇密码》小说属于悬疑推理小说,电影属于悬疑推理类型片,也是宗教电影。《星球大战》根本就不算硬科幻,连光剑和原力都出来了,跟魔法一样。就是借了个宇宙背景的莎翁剧,连乔治·卢卡斯自己都说“我这是给孩子看的太空歌剧”。《战锤40K》:哥特+科幻式太空科幻背景,世界观包含了许多奇幻流派的元素,如魔法和经典奇幻种族的变种。而在背景设定不断扩充的过程中,其灵感来源包括了古典和现代的科幻、奇幻和恐怖电影及电视剧。属于“科幻”和“奇幻”两大类型元素杂糅的产物,但绝对不能简单归类到“硬科幻”。《龙与地下城》和《指环王》都是欧美魔幻文化的产物,最早源头都可追溯到史诗《尼伯龙根的指环》,跟科幻毛关系都没有。

 3.『软科学很难写,硬科学也很难写,但硬科学在于“无中生有”而软科学是“现实存在”。』估计是你打错字了,说的不是“科学”而是“科幻”。无论“硬科幻”还是“软科幻”都既不是绝对的“无中生有”,也不是简单的“现实存在”,而是在“现实基础”上依托科学所进行的“假想演绎”。所以你对“软硬科幻”甚至“科幻”本身在理解上就存在问题,可以多看看我第一条关于“软硬科幻”公认的定义,重新认识一下再说。

 4.回答三个疑问:(1)关于“表达的不清或者剧情没推到”的问题:之前剧情内容都是故事设定的“现实基础”,这一二章则是在过去基础上所进行的“假想演绎”,之所以会感觉表达不清和不能理解是因为我把本需要用几十章才能解释清楚的内容全部紧密压缩在了这一章里,十一章之后故事节奏呈光速发展让读者难免会觉得跟不上思路。没办法,因为计划就是十五章完结,所以讲述的难免过于仓促了。(2)关于“即便创造出一种新神话但是还是脱离不了现实神话的范畴”:没错,所以我用的还是现实世界的神话故事,只不过通过修改某些已知设定进行了一番重新演绎。(3)关于“大大的刻意弱化了近亲繁殖弊端”:之前在7楼就解释过一遍了――故事的起始灵感就源自于一篇新闻资料里的研究报告,小说里艾伦·比托在第二届「人类基因组与遗传学大会」发表的那篇演讲内容完全引自我们这个世界里的这篇科学报告,所有关于近亲繁殖致病率的数据都是咱们这个世界里的艾伦·比托教授说的,科学上有质疑可以自己去查资料验证,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科学上的问题我不懂,纯引用,所以并不存在“弱化”这一说。

 

  • 评论区
  •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及享受更多功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