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欲两极】(44)(祝大家圣诞及新年快乐!) - 5

2018年01月13日04:13559360
字号
粗細
行距

在sis的色文下面讨论这个,有点奇怪。但兄台赏脸提出这些,肯定是要回复一下的。对康德读得很浅,李泽厚看得稍多一些,但因为不敢说对前者有什么有建树的心得,所以也无法评价太多后者对前者的研究。有这样几点是我的想法:1.康德的政治学说有“两极”的分化,一方面趋于保守,另一方面却显得特别理想化。而李泽厚不反对发展进步,同时赞成告别革命,基本以改良的面目出现,应该说是走“折中”路线的。2.从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出发,演化出的应该是李泽厚的“实用理性”,尤其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方面。另外,因为宗教思想方面的差异性,康德的上帝在中国当然也改变了。3.我私下认为康德对李泽厚最大的影响,其实是在美学方面,他对康德“审美判断力”的解构,将“美”上升为“直观的渗透了理性的感性”,从自然的人性演进到人的自然化,应该说在这方面是超越了康德的。其实,无论李泽厚对康德的批判和解读究竟是字字珠玑还是差强人意,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将中国哲学界长期以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渊源而极重黑格尔却相对轻视康德的状态很大程度地扭转了。单就这一条,他应该是成功的。另外他的主体性实践哲学,也足以让他立足最不该被忽视的中国现代思想家的行列。至于他的很多观点的是非对错,非我能准确点评的。以上为我能想到的浅见。

 说到阳明心学,我倒不觉得它真的是理学的逻辑终结,至少在阳明创建心学时,绝不会是这个态度。用不太准确,但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讲——这个观点太大路货了——其实阳明很要紧的一点是把儒学这种创建原初的政治哲学从理学的道德哲学强化拉回到人生哲学和认识论的道路上,是一种补充和强化。我并不完全认同阳明心学,甚至大多数都不太认同,尤其是对最热门的“心外无物”和“我心光明”最不感冒。但这不影响我对他“自成一家”及“阳明之后再无卓然而成一家者”的观点,这观点当年是我的老师的,是我理解、接受并信服的。尤其要放回到王阳明的那个时代,那个思想氛围下来看待。至于清儒,倒也不止考据之学足以道,但巍巍兮却鲜少别辟洞天的创见。他们做的工作是在既定领域内做精细化或目录化的整理修补,少有劈出一刀别开生面的尝试。在学术领域他们做的事非常珍贵,孰轻孰重,就像在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哪个更重要一样,其实永远扯不清。我还是以为,清儒中依然有大儒,但再无堪称与孔、孟、荀、公羊、董、程、朱、陆、王等比肩的自成一家者。

 老庄很有趣的,越到中年越觉得老庄很有趣,完全不是市面上常说的那种。

  • 评论区
  •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及享受更多功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