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回成源县的姜海生,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见到家人。残断的瓦砾,化为焦炭的树木,以及,不远处被乌鸦群围住的尸体……..虽然军阀混战,但没有哪个军阀会做到赶尽杀绝,毕竟人口和土地还有资源会是他们的财富,那么答案只有一个——日本人先行到访。
成源一片死寂。这个省份原本就以坚如磐石的古堡式建筑风格闻名,再加上商贾大族大都居于此地,大院城防深沟高垒,使之成为了易守难攻的对象,也成了战场上兵家必争之地。此地原本有军政府统领,成源兵工厂生产的火炮弹药装备了军队,给了日寇以沉重打击,因此,敌人对此恨之入骨,制空权终究不再国家手中,这也注定了成源和那些来不及撤走,或是没有机会撤走的居民和士兵的命运。在城破之前,军政府曾经做过部署:成源地处一二阶梯交接之处,西南多山,首府被群山环抱,因此所有军政府的部队都被赋予了一个任务:离开城市,守住群山间的关口。一开始的胜利似乎也证明这个省份并非必须放弃,直到一支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敌军突然猛攻一处关口,守军只有不到两个团,而当时的战损比是五比一…………….
兵败如海水推沙,成源首府陷落也成为了时间问题。军政府的首脑率先打破了“与城共存亡”的诺言,撤离了成源,而姜老太爷不愿撤离成源,于是假意劝说家人先走,自己则拿出了抽屉里那把刻有“民国二十年”的勃朗宁手枪。那个曾经开城投降的商人,正是姜老爷子父亲的朋友,汤凯,姜老爷子年轻时候经常听起父亲提及这段往事,末了一声叹息“可惜了,这老汤大事面前糊涂了。”“现在,我不能在大事面前糊涂了。”姜老爷子喃喃自语。日寇进入姜家就听到了枪响,子弹是从屋子一角射出的。几个人不明不白地上了西天,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恶狠狠地搜查“动乱者”时,却发现了角落里歪歪斜斜地躺着的姜老太爷,老太爷神色安详,金丝眼镜已经被子弹打歪了,白色衬衫,黑布马褂上沾染了血迹,而他脑袋上的弹孔,以及墙上的血迹,是他对于日寇最后的答案。后人赞之曰“金樽玉盘二十载,新旧二道独徘徊,却看今日碧血迹,方知白首亦英才。”仅仅事发几个月前,政府首脑发布了几乎是执政几十年来最为有气概的誓词“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句话,姜家从姜老太爷开始,皆铭记在心。
却说姜家人迟迟等不到姜老太爷,却看见老宅燃起火光——日军见姜家坚壁清野,恼羞成怒,火烧故宅—-便知道大事不好,却并没有办法,只有几个太太掉了几滴眼泪,随即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奇怪的是,日寇并没有直接进城,却围着城区建立起了硬仗,似乎在躲避什么东西………
登上断壁,姜海生看到远处飘着太阳旗的战车和人群:日寇将发起新一轮扫荡。见已经无事情可以留恋,便准备转身离开,奔赴上海,却忽然想起来什么:老太爷生前曾经说过,苏维埃政府的军队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