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姜海生的家族于当地更加闻名的同时,成源几乎人人都知道姜家有了一个女儿名叫梅香,大都上门祝贺,面对这一切,姜老爷子却是愁眉不展,对于来访一概拒绝。“父亲,我明白你的意思,别有用心的人来拜访,恐怕于我家不利。”“你想得还是太浅,不仅有于梅香和我姜家不利者,你可曾听闻国家最近盛传与邻国开战就将亡国灭种,有一群人主张投敌,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如此毒瘤,我们姜家安能沾染?”说得二儿子哑口无言,不知老父亲关注国事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却说那姜海生,天资聪颖,家里将其送到教会学校学习,欧美先生教的代数几何,他过目不忘,不久就踏上了出外求学的道路,在当时最为著名的中央大学学习精算和外语,明眼人都知道,进入这所大学即是所谓政府嫡系,者在当时派系林立的国家当中是难能可贵的,出来即有高官厚禄,姜海生也没有放弃学业,以惊人的毅力,两年就拿到了学位证,这就不得不提当时国家的战时政策了,准予给完成学业的学生颁授学位,无论时间长短,好让其尽快报国,据说这设想是当时姜海生最敬爱的陈教授提出的,他的“三不讲”课堂已经成为学生们趋之若鹜的课程,而当时邻国已经陈兵边境,虎视眈眈许久,国家也确实等不起;再说梅香,也不甘落后,很快洋先生就发现了其解读翻译的天赋,专门推荐其去了当时的南开大学医学专业,解读西洋文献,同时为当时国家一穷二白的卫生事业做贡献。无人知道的是,梅香悄悄加入了当时苏联教授开设的,名为选修课,实则是共产国际组织的无线电培训班,更不为人知的是,其有一个代号,叫做“六角莲”,时间很快就到了梅香行古代及笄礼的时侯,但姜家开明,让其任意选择地点,不要耽误了学业,就这样,某一天,在天津卫的一处教堂当中,人们便看到一位身着当时流行的文明新装,柳眉杏眼,朱唇皓齿,披肩黑发,仪态端庄的女孩子,立于大堂当中,她的身边,是几位同样身穿中山装和制服的男女,只是他们之中有中国人,也有苏联以及更多国家的人,姜家家底殷实,老爷子也早就探听到了梅香所为,至于为什么不阻止,老爷子厌倦了当局,有自己的打算,或许这些爱国青年能给国家带来新的希望,因此及笄礼只是一个幌子,集会才是真正目的,教堂也是躲避巡警的良好场所,毕竟他们当中也有曾在俄罗斯东正教任职的神职人员……“什么,你们说,和谈已经破裂,苏维埃政府迁往延安了?”“没错,眼下形势紧急,我们也和上级失去了联系,但我们仍然将在中国奋斗。”带着口音的中文从一个荷兰大胡子嘴里发出。”是夜,他们商讨着下一步的计划。
再说姜海生,他大学同学当中有不少华侨子弟,但大多不摆架子,在学校里也很受欢迎,他有幸结识了一些人,其中关系最铁的,是一名叫高国争的南洋华侨子弟,他一直秉持着严于律己的态度,家中送来的外国罐头,他和同学分享,进口的三角尺,圆规等学具,他给教授当作教具,不仅如此,他每月的生活费,有很大一部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