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原帖由 放歌 于 2011-5-25 05:27 发表
对作者严谨创作的态度表示钦佩,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甚至说,倾注了相当的心血也不为过。看得出,作者虽写H,但是功夫却在H外。比如征文那篇本章,笔墨极力描摹残酷的黑暗,实则哀伤破碎的光明。至于另外两篇,无论东瀛轶事还是西欧传奇,都是笔墨翔实,却偏偏在厚重史料的夹缝中摇曳出一丝风流,恰如一声娇吟,宛转在历史沉重的叹息声中。 回到这几篇番外,也延续了之前典雅雍容的风格,文字间有一股书卷之气。及至本篇,作者笔锋之下更多了些许调侃,让人有惊喜之感。 其实用严肃文学的手法,来写H,本来就是件不讨好的事情。甚至说南辕北辙亦不为过,但也可以说是一个尝试。没有文化的先锋,何来文学的演进?对于这点,我对作者是很佩服的。 或许,手段可以更灵活一点,既能使读者喜爱和兴奋,又能满足作者夹带自己“私货”的愿望。 比如,是不是不要用那么长的句子?无论在议论,还是描写,作者都喜欢用复杂的长句子,兹举两句为例——“尾标涂装着汉莎航空公司特有的蓝黄标记的空客A340- 300超远程大型喷气式民航客机正停靠在浦风国际机场的跑道上等候着升空许可。头等舱内就坐的一名中年男子透过机窗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架航空工业领域内杰出作品的一角。”作者文中类似的句式比比皆是,也许在论文中可以体现出思路的清晰周密,然而用在文学上,则有佶屈聱牙之不足。 鄙人认为,这种写法,即使是故意为之的尝试,也许也是不成功的。 当然这只是不揣浅陋的献芹之论了!能作雅文,必为雅人,评论的穿凿附会之处,定会一笑置之。 泪牛满面啊,在sis终于有人能读出这文H外衣下的意味了,还真不容易。
我不怕王婆卖瓜地讲,可以说这篇H小说(或许不能简单地称为H小说了)是当今社会百科的再现,里面涵盖了上下几十年的历史变迁以及对今后社会动向的推测。至于其中的各项事例、地域风情、人文掌故甚至小到作为道具的某一种水果的上市日期和哪条路到哪条路该怎么走(正传中)我都进行了详细的考据,甚至为了验证其正确性还亲身实地考察过,不敢说文章写得毫无破绽,却敢说起码在H文界这种题材和眼界前无古人。
如果不出意外,这篇文章将是我H文的封笔之作,一来实在没有精力再在这上面花费,本来来这写H文就是凑巧,毕竟我本也志不在此。二来点击率和评帖实在太少叫人没什么动力。三不说阳春白雪,看来即便是阳阿薤露之类的作品也很难为主流审美观所接受。不过这篇文终究还是会完成的,正如无脑手枪不是我的风格一样,挖坑不填也一直为我不齿,因为我毕竟看到了还有人能读懂,这便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