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bzeropoint
2024/10/10发表于:第一会所
是否首发:是
字数:11350
双方能坐在这里,并不是双方打累了,杀疲了,药王谷的人也就死了不到五十个,连总人数的四分之一都没有到,在草芥人命的封建时代,根本就不是个事情,尤其是对于春英这种毒妇,只要能保住官帽子,就是再死个五百江湖人她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而是王明思利用信息优势和人性的弱点玩得一出主动的被动谈判,逼得对方入局。
主动的被动谈判,措辞确实拗口,这是毋庸置疑的,王明思并没有要断掉金鳞草供应的念头,相反他非常希望能加大供应量,不仅是对夏武明本人,更是对京师永安中的勋贵阶层敞开来卖。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千万不要看某些人可怜就把他们需要的东西给出,这是王明思这段时间对王嗣璁的告诫之一,提供金鳞草这种事情一定不能主动,主动就意味着被动,因为人有一种劣根性,那就是对轻易得来的东西不珍惜,王明思对王嗣璁讲必须要将朝廷派来的盗金鳞草的人给打疼了打哭了打惨了,让他们明白单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从博格达峰上盗取金鳞草,才好拿捏这群为夏武明卖死命的小偷们!
至于为何不断供的理由,听完王明思讲完后王嗣璁心底顿时升起一股子五叔和他一样是穿越者的错觉来。
知晓夏武明需要金鳞草,正常人的添堵手段肯定是不让他得到,王明思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核心思路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条古语。
王明思想从夏武明这里得到什么?
就是夏武明屁股下的龙椅。
皇帝怎么可能乖乖的主动将权力交出呢?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王明思的做法就是让封建时代的传统美德多子多福变成多灾多难。
巍峨的宫室、威严的军队、华美的服饰都不是一个朝廷的根本,这些只是表象,根本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种法度,两夏的法度就浓缩在了三套书中:《皇夏祖训》、《皇夏会典》和《夏律》。
后夏承袭前夏绝大多数的法度,比如宗室爵位制度,都是超品的亲王、一品的郡王、二品的定国将军、三品的安国将军、四品的靖国将军、五品的镇国将军、六品的定国中尉、七品的安国中尉、八品的靖国中尉和九品的镇国中尉。
四大国公府的前缀定安靖镇就是源自于宗室的四将军和四中尉爵位,哪怕如今江家的势力稳居四大国公第二,可排序是太祖朝定下的,在朝廷的序列上江家就是低安国公李家和靖国公邹家一头。
后夏朝廷吸取了前夏宗室爵位世袭罔替和将宗室封到地方上导致被欺压百姓造反的血的教训,不仅规定除了帝系以外的宗室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等且都要居住在京师,剥夺了宗室政治上的特权后夏朝廷就用经济赎买来补偿。
那么后夏朝廷对宗室的待遇有多好呢?世祖朝二十年,朝廷定下了禄米的标准,具体待遇为:超品的亲王岁给禄米五万石,一品的郡王一万石,二品的定国将军五千石、三品的安国将军三千石、四品的靖国将军二千石、五品的镇国将军一千石、六品的定国中尉五百石、七品的安国中尉三百石、八品的靖国中尉二百石、九品的镇国中尉一百石。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朝廷给宗室的禄米都是精米,而非带壳的糙米,市面上一斤精米可以换一斤半的糙米。石是体积单位,不同的粮食因为间隙的缘故会出现体积相同但重量不一样的情况,两夏的一石精米是一百五十斤,两夏时期的男性精壮劳动力至少要每日食用两斤米,才能保证正常的田间劳作,一石粮食足够青壮男子食用两个半月。
哪怕是最低等级的镇国中尉,什么不干就能白得足够养活二十个精壮汉子的细粮,放在王嗣璁上辈子生活的世界,就是与国家领导人血脉最远的亲戚,一年都能白白获得二十倍社会平均年收入的钱,如果降低生活标准,将精米细粮换成高粱、黍子之类的粗粮,还能养活更多的人。
以上是宗室男的待遇,宗室女也有相应的待遇,宗室女分为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宗女七个等级,只是封建时代重男轻女,待遇明显低了不少,但也不是平头老百姓能碰瓷的,就是最低等级的宗女都能一年拿个十石精米,足够养活自己还有余下。
除却以上待遇,宗室成员婚嫁丧娶之类的开销,朝廷也给包了,可以说后夏宗室成员的生老病死,朝廷都是一条龙包负责到底。
前夏就是给宗室吃垮掉的,朝廷每年岁入的一半花在了这群与国无益的蠹虫身上,于是后夏就想出了降袭的应对手段,除了帝系一脉,亲王的继承人是郡王,郡王的继承人是定国将军,定国将军的继承人是安国将军,下面以此类推,降到镇国中尉后就不再降了,至于继承人以外的儿子统统都是闲散宗室,一年十石精米打发。
即便打了这么多的补丁,宗室禄米对于朝廷来说依旧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截止到夏纪六百一十五年,夏武明已经搞出了二十八条人命,可能是金鳞草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他精子质量的缘故,这群龙子凤女中居然没有一个夭折的。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夏武明的十一个儿子都是亲王爵位,每年光是禄米朝廷就要给出五十五万石,夏武明登基以来粮价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可以看做一石价值一两半的银子,折算成白银就是一年八十万两,再算上十七位公主,朝廷一年要拿出百万两银子来供应这群龙子凤女,要是在算上亲王之下的各等级的宗室,朝廷一年要支出两百万银子来养这群米虫,不过相较于前夏要掏九百万两银子养宗室,确实少了很多。
朝廷的岁入又是多少呢?
实录上都记载的明明白白,实录可以看做是政府工作报告,夏武明亲政以后,朝廷的岁入大致就是每年六百万两白银和等价于两千万两白银的粮食、布匹之类的实物,他娘章献皇后垂帘听政时光是白银就有一千万两,刮的都是身为大地主的士大夫和他们的白手套商人,商税和矿税一年都能有三百万银子。
夏武明时代朝廷的一切行动,都是围绕着每年从百姓手中收取的六百万两白银和等价于两千万两白银的粮食、布匹之类的实物,户部之所以实际上位列六部之首,就是因为负责财政的分发。
任何封建王朝的垮塌本质上都是财政危机,换个说法就是入不敷出,有钱未必能做成事,没钱则是一定做不成!
朝廷一年手上就这么多的财税,一个领域的支出多了就意味另一个领域支出的减少,王明思的想法就是增加朝廷亲王公主这个等级天潢贵胄的数量。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捋清思路后,塑料叔侄就将存放在萨满庙通天巫房间中的两夏诸帝实录搬了出来,通过每一位帝王实录的序章弄清他们的生卒年后,从中挑出了寿元五十以上的皇帝,按照在位次序,他们分别是前夏的太宗文皇帝、显宗章皇帝、英宗景皇帝、世宗昭皇帝、道宗顺皇帝、后夏的世祖光武帝、孝宗敬皇帝、高宗纯皇帝、代宗绍皇帝。
塑料叔侄二人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九位皇帝四十五岁之后与宫中后妃们的生儿育女记录找出来,还好实录的特色是一月一本,工作量不会很大,叔侄二人都是一目十行,只找龙子凤女降生的文字,历时半个时辰后,就将两夏寿命绵长的九位皇帝在四十五岁以后有的孩子列了一张表。
除了夏仁宗,另外八个皇帝都有四十五岁之后与妃子孕育子女的记录,最牛叉的当属夏高宗,作为两夏目前寿命最久的皇帝,六十三岁了还能跟美貌宫女搞出来人命。
一般说来,一个王朝的奠基人往往是当朝所有皇帝中子嗣最多的皇帝,原因就是打仗是一门体力活,身体不好的早就被淘汰了,后面的皇帝会因为种种原因子嗣越来越稀薄,甚至出现绝嗣,帝系旁落分支的情况。
夏武明却是一反这个规则,至今居然和后妃们生了二十七个崽,然而这数字已经滞后了,就在王明思开春后带着大侄子王嗣璁去西域的途中,夏武明的第二十八个孩子诞生了,这就是金鳞草的威力。
以上数据表明了一件事,王明思让夏武明和后妃们多生孩子以增加朝廷财政压力的想法是行得通的,亲王,公主之流的宗室可比低级宗室的待遇高上许多,同时身为皇帝的子女,朝廷也不好赖他们的禄米,这些年来朝廷已经欠了中下级宗室很多的禄米,夏武明每多一个儿子或女儿,宗室的开支就要增加一部分,趴在民众身上喝血吃肉吸髓的大蚂蟥就多一条出来。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夏武明今年四十五岁,按照之前一年一个崽的频率,加上金鳞草的襄助,如果能活到六十的话少说还能搞出十五子女来。
同理,金鳞草也可以推广到京师中的勋贵世家,京师里面的勋贵世家因为基数大肯定只会搞出更多的子嗣来,每多一个小公爷,小侯爷,小伯爷,小姐出来,民众的负担就会加重一分。
让宗室与勋贵规模膨胀来增加社会的矛盾,加速临界点的到来,这就是王明思的想法,隐蔽但却深沉,勋贵们只会开心自己又多了几个孩子,殊不知这是取死之道。
金鳞草,王明思也不可能白给夏武明,一定得卡在皇帝老儿的心理价位上下,男人本质上还是政治动物,下体爽不如思想爽相,一旦夏武明意识到自己再没用办法得到能让自己下体持久充血的西域神草就会断了念想,银子就能用在其他正当途径上了。
这就跟王嗣璁上辈子经历过的花旗国对炎黄的科技断供一样,本国毁灭他国产业最好的方式就是低价倾销,断供只会让被断供的一方痛定思痛,自行研发,从头开始造轮子。
加速主义者,就是王嗣璁用上辈子的知识对王明思的政治光谱归类,就想起了上辈子看过的英剧《是,大臣》里面的经典台词:当一个国家再走下坡路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出来狠狠踩一脚油门,当下还没有汽车这玩意,王明思就是在后夏这辆老牛破车走下坡路的时候,拿起鞭子对着牛背就是狠狠来了几下子。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王嗣璁这只时空蝴蝶扇动的混沌气流已经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异时空同位体炎黄世界的影响加速了,就因为金鳞草在京师永安的泛滥,导致了一大群在TRUE线上不应该出生的贵人在IF线上出生了,这群吸血鬼哪一个不是穿金戴银,吃香喝辣?他们一顿饭抵得上普通人一个月的开销,吃穿用度的奢靡极大程度上加剧了朝野之间的矛盾,令后夏末年农民起义的烈度更甚于TRUE线,以至于神州大地的各个州县都在上演「天街踏尽公卿骨,辕门遍挂权贵头」的血腥剧目,大量旧权贵的物理消逝,给王嗣璁所建立的新朝炎汉提供了充分的挪腾空间。
荆襄流民起义,就是后夏末年农民战争的一场彩排。
王嗣璁刚转生的时候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朝廷突然死亡,便宜母亲口中偶然漏出的词句更是加深了他的这份担忧,当时夏朝境内确实发生了一起规模不小的农民起义,正是荆襄流民起义,这让当时的他紧张不已,生怕他们攻入京城将自己给图图了,完成了阶级跃迁的便宜母亲郜慧彤却是有着莫名的自信,这群起义军在她看来不过是一群挨千刀的乱贼,朝廷天兵一到,就像烈日下的冰雪,立刻消融。
灼心烈日炙烤了八年,才将起义农民用血泪化成的雪人蒸发掉。
等年岁渐长,可以接触到夏武明的实录后,王嗣璁对这场发轫于夏纪六百零四年的农民起义有了详细的了解。
荆襄贼乱,就是夏廷对这次民间反抗运动的定性,荆襄贼乱不是说贼乱就局限在荆襄一带,要真是如此夏武明能开心死,而是说贼乱最早出现在此地,官军并没有第一时间按住乱贼,以至于流贼从荆北扩散到了江南西、江南东、荆南、黔中、南中和岭南这江南六省。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荆襄地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东有熊耳山,中有武当山、荆山,谷阻山深,人烟稀少。该地资源丰富,且可逃避赋役,历史上就是失地农民的聚集乐园,在人地矛盾较轻的王朝早期,没有哪个农民愿意进入深山老林,到了王朝的中后期,面对朝廷的无休止压迫,就有农民携家带口跑路了,早在后夏代宗朝时期荆襄一带的流民就渐成了气候,到了夏武明他爹夏熹宗在位的时候,此地脱离了官府编户的流民差不多一百五十万人。他们千百为群,开垦荒地,伐木架棚,流徙不定,官府视之为「盗贼渊薮」,更重要的是想把这群逃离了朝廷掌控的流民变为朝廷的税源。
荆襄流民之所以被称之为荆襄流民,就是因为朝廷的压迫,宁愿在深山老林中与虎狼为伴也不可能再回到官府的掌控之下,他们可不是受虐狂,越是被虐待就越是兴奋,为了保卫自己的生活,荆襄流民们就和官府的兵卒在大山密林里面周旋,斗智斗勇,苛政猛于虎,不外乎也。
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诞生了以关翎为代表的率领流民反抗官府暴政的义军领袖,夏廷自然不会将自己摆在恶人的位置上,便污蔑起义军是贼,是寇,是匪,是盗、兴大军讨伐。
「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句话出自《史记·六国年表》,太史公的意思很明确:起义或造反事件多发生在东南地区,但最终成功者大多来自西北地区。
历朝历代覆灭的导火索,很多时候都是在东南一带燃烧起来的,王嗣璁上辈子生活的炎黄大地上有九个公认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秦两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秦末农民起义始于大泽乡,大泽乡相对于关中之地正是位于东南方向,西汉灭于王莽篡位,矛盾就顺延到了新莽王朝,此时期农民起义也是如此,最早的绿林军,就是起于荆州,相对关中来说依旧是东南,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闹得最凶的地方是冀州和颍川,颍川就在国都洛阳的东南方向,隋朝李密翟让的瓦岗寨,也在长安的东南方向,元朝最直接,被兴于东南的明太祖给扬了,清朝末年的东南互保事件,宣告了清王朝中央权威的彻底扫地,甚至于王嗣璁上辈子生活的红色共和国,起初就是在江西一带起事,并建立了政权。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相对于永安坐镇的关中地区,荆襄一带自然就是东南方向了,而且原文中让朝廷崩溃的事件就是夏武明派出大儿子去讨伐邱特,派石嫣鹰讨伐盘踞东南的妃思青,导致京师守备空虚,给他的二儿子有了发动宫变的机会。
本邦大势,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三大阶梯就是工业时代对炎黄大地地理特征的概述,关中打东南容易就是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就好比下楼总比上楼容易,因此后勤也容易解决一些,东南打西北就是上楼梯,还无法利用河流来运输,毕竟水往低处流,古语南征北战,说得就是向南打是征服,向北打就是鏖战,自古北伐者如过江之鲫,可成功者就只有朱元璋一人,共和国的缔造团队也是长征到了西北的延安,最后才席卷了天下,成了大事。
王嗣璁能建立新王朝,也与他掌握了关中这个形胜之地有莫大的关系。
荆襄流民军在起义初期通过流动作战的方式屡次击败官军,只是他们击败的官军多是本地乡勇组成的地方卫戍部队,在被地方官府征发拿起武器前正在地里面挥锄头种地呢,没有多少战斗力。
此时的夏朝还没有到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失序的程度,天下州县还都遵守朝廷的命令,就调集了镇守国内重要关隘的常备军退来镇压,一隅之地怎么能抗拒整个炎黄大地?即便辗转南方七省,最终在夏廷一波又一波官军的冲击下失败了,甚至于西军和北军,这两支朝廷手上最强的刀剑都没有动用。
历朝历代对于造反这种事都是严惩不贷,在夏武明看来被官军杀戮的不是什么被逼无奈的朝廷赤子,而是一群目无法纪、犯上作乱、人人得而诛之的奸佞贼子,死不足惜,下面人所呈请功奏折上的斩首数字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太少了,才杀了五六十万,后面怎么着都得加个零吧。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夏武明还是天真了,就算真的如他所愿,下面人呈递的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