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原帖由 lanmao20000 于 2021-3-29 00:23 发表 好,割裂,那如果创立之初就是自绝人民的“六万真满”,它就是再厉害,还能硬把近亿人的华夏拿了?
除了你说的军事实力,(人口百倍的大国拿不出抗衡些许满人的军力,也是够可耻的),我认为政策的原因不可忽视。那就是在那时,清朝的主要 ... 明朝达到的就是一个14—17世纪政权应有的正常水平,清朝达到的就是一个17—19世纪的政权应有的正常水平,在这个问题上围明救清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你说得没错,闯军就是军事力量不如清军,其他任何方面都比清军强得多。清朝的政策如果真有你吹嘘的那样英明,为什么会在大顺和南明都被击败之后,却出现了大规模的绿营反正,乃至后来的三藩之乱,接着战火绵延近四十年?就是因为李成栋、金声桓、姜瓖、吴胜兆、王光兴这些人识破了清军所谓的政策都是虚假的谎言。歧视绿营、逼死耿仲明、暗算郑芝龙、谋杀孙可望,哪一桩哪一件不是让人离心离德的事情,之所以清朝作了这么多死还能胜利,就是因为其军事实力的强大。
生产力当然是决定性因素,但生产力转化为军事实力需要时间,李自成统一北方不过几个月,你又怎么要求他把生产力转化为军事实力?又如何与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六十年的经营相比?你当这是打游戏吗?地主阶级的投敌有经济政策的原因,但是在一片石大战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地主愿意降清,因为他们害怕闯军的军事实力。至于吴三桂的叛变,和政策毫无关系,李自成已经尽最大努力去拉拢吴三桂。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只是被软禁而已,还写信招降吴三桂,李自成许诺吴三桂父子封侯,在大顺,田见秀、刘宗敏、李过也只是侯爵,一个大顺侯爵的含金量就超过清朝的王爵了,何况两个。还有赏赐吴三桂本人一万两银子、一千两金子、一千匹锦缎,赏赐关宁军全体四万两银子,并解决四个月口粮,这些条件清朝统统都没给,只有一句空言许诺而已。促成吴三桂叛变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判断李自成的六万人打不赢多尔衮的八万人,仅此而已。
你所谓的战略机遇期,都是被逼出来的,是因为准噶尔的扩张,向东已经快到张家口了,在西方严重威胁陕西、四川的安全,清朝才不得不做出反击。正是因为清军花了四十年的时间用来镇压内地人民的反抗,这才导致他们坐视准噶尔消灭了自己的盟友叶尔羌汗国,清朝根本不是什么抓住战略机遇期,而是因为其在内地的倒行逆施,错过了打击准噶尔最好的战略机遇期,这才导致之后战火绵延,打得如此艰难。
在陕西的反清斗争中,哈密的叶尔羌官员和陕西抗清义军、大顺军残部一直是坚定的盟友,这是这一因素,导致了清朝在陕西的大屠杀,导致了西北民族、宗教问题的彻底失衡。在叶尔羌汗国被准噶尔压制的时候,清朝刚刚结束三藩之乱,准备对付郑氏,无力干涉,这才导致准噶尔崛起,全疆被其征服。如果不是清军入关,农民军在1640年代就会结束战乱统一全国,他们会坐视曾与自己同生共死的叶尔羌人被消灭,坐视准噶尔威胁自己的陕北祖坟吗?会杀无故害格底目派的同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