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251-253)】

2019年03月12日22:411024384
  • 简介
字号
粗細
行距

 【大明天下(251-253)】

 

 作者:hui3292019/3/12發表於:首發SIS001 禁忌书屋

 字数:6477

  第二百五十一章        长亭饯行

  京师东郊,十里长亭。

  亭外车马骈阗,青衣小帽的家人猬集在各处,亭内金紫银青,冠盖云集,俨然大朝。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户部尚书韩文捧杯道:「二公致仕出京,实为国之不幸,朝中权阉当道,奸佞横行,老夫也当附二公骥尾,早离泥淖。」

  刘健正色道:「贯道此言差矣,我等既头戴乌纱,身穿官服,便该上顺天理,下合民情,老夫与于乔此番去位,朝中正事却不可荒疏,诸公俱是部堂掌印,权掌枢要,国朝百姓安居,尧天舜日还要仰仗诸位,万万不可轻忽。」

  韩文会意点头。

  王鏊也朗声道:「希贤兄所言乃是正理,吾等读圣贤之书,习孔孟之道,为世优乐者,君子之道也,岂能数典忘祖,任由奸佞横行,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阉宦佞幸可以逞凶一时,岂能霸道一世,彼等不识时务,螳臂当车,来日必将粉身碎骨!」

  王守溪之言字字铿锵,众人俱都大声叫好。

  李东阳取出一副画卷,递交谢迁,「于乔,你我同时入阁,不想今日你却先我身退,此画乃是家藏之物,请于乔哂纳。」

  谢迁展开画轴,不由惊道:「米芾的《山水图卷》,宾之,此礼太重了。」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赏玩之物罢了,于乔莫要推辞,画上涂鸦一首,聊寄故人情思。」李东阳指着画卷一侧。

  谢迁细看,果然题有一首七绝:复道东山有谢公,身为霖雨稗无功。出岫入岫何从容,苍生之望安可穷。

  谢迁笑道:「后生晚辈怎敢比东山谢公,宾之兄言过其实,小弟受之有愧啊。」

  李东阳喟然道:「公等归乡,留我在此也是无益,可惜不得与公同行。」说到动情处,李阁老还滴下几滴眼泪。

  谢迁正想着如何宽慰老友,便听刘健一声冷哼,「何必多哭,假使当日多出一言,今日也与我辈同去了。」

  李东阳悻悻无言,群臣中看他的目光也多有鄙夷。

  谢迁看李东阳神色怅怅,连忙挽着刘健向众人告辞。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看着马车迤逦远去,送别人群也纷纷上车乘轿各自散去。

  严嵩官卑职小,凑不到刘健等人身前,只是和着一群同年与谢丕寒暄,此时正主已去,不由轻声叹息。

  「惟中兄,何故悒悒?」顾可学见同年神情不对,出言相问。

  「刘、谢二公去位,朝中大事怕不可为。」严嵩忧心忡忡。

  「惟中多虑,内阁还有李相,韩部堂等直人正臣俱都在位,个别小丑跳梁掀不起风浪。」李梦阳不以为然。

  你小子倒是心大,作为奏疏起草人跟没事似的,顾可学腹诽了一句,追问道:「严兄以为朝局还有变故?」

  「百官伏阙,如此局面尚且反转,这刘瑾手腕非同一般。」严嵩道:「况且吏部焦部堂对南人多有不满,你我前景堪忧啊。」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边上一名身躯颀长的男子蹙眉道:「惟中兄是否有些杞人忧天,你乃词臣,不入吏部京察,焦部堂如何为难你?」

  严嵩摇首,「按常例确是如此,可如今这常例被破的还少么?」

  见问话男子双眉紧锁,严嵩又温言道:「颖之不必担忧,你是言官,可以风闻言事,不比我这清而不贵的穷翰林,况令尊遗安老人掌南京户部,焦部堂也会顾忌一二。」

  男子名叫高淓,同为弘治十八年进士,其父高铨现为南京户部尚书,听了严嵩开解,高淓勉力一笑,「借惟中兄吉言了。」

  顾可学听了严嵩一番话,也是心思沉重,抬眼见小老弟顾应祥左顾右看,似在寻觅什么。

  「惟贤,你在找什么?」

  听了顾可学呼唤,顾应祥回过神来,「啊?哦,怎地不见阳明先生?」这位顾惟贤是王守仁的迷弟,对王阳明的人品学问极为推崇,今天还想借机攀谈几句,怎奈影子都未见。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奇怪,以王、谢两家世交,王阳明不该不见啊?」顾可学也觉纳闷。

  高淓淡笑道:「小弟倒是略知一二,今日离京的不止刘、谢二公,还有王子衡。」

  「兵科都给事中王廷相?他怎么也离京了?」顾应祥奇道。

  「王子衡调职都察院,奉命巡按山西。」高淓笑答:「昨日才领了告身,以二王相交莫逆,此时应在为他摆酒送行。」

  ***    ***    ***    ***

  秋风衰草,人迹渺茫。

  道边一间野店内,没有长亭送别的热闹喧嚣,只有三名酒客相对枯坐。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小徒整治这桌酒菜也是不易,二位兄长可否赏面浅酌几杯?」丁寿干笑一声,对着二王劝酒。

  王廷相冷脸不发一语,王守仁摇头苦笑,举杯陪饮。

  「子衡兄不必郁郁,此番虽远离中枢,但代天子巡狩,举劾尤专,也是一方重臣,比之给谏强甚。」

  王廷相拍案怒道:「你道我是为个人荣辱而恼,你如今不知自爱,依附阉幸,媚惑君王,逐斥贤臣,自甘堕落尚无悔意!你,你……」

  王廷相指着丁寿,气得浑身哆嗦,他与丁寿有海东出生入死的的交情,关系匪浅,愈是怒其不争。

  「那二人贤愚与否且不争论,子衡兄也说只是逐走,性命无碍,他们当初口口声声要杀小弟以保国祚灵长之时,兄长可曾直言不平?」

  「这……」王廷相一时语塞。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子衡找我商量过,愚兄以为以贤弟等在陛下面前信重之深,无性命之虞,借此波折经番历练未必不是好事,我二人连夜具本谏言,奏请陛下全贤弟性命,怎奈第二日便风云突变……」王守仁笑容中满是无奈。

  「小弟谢过二位兄长苦心。」丁寿案前拱手,继续道:「小弟入仕以来,自问尚无大恶,便是那八位内臣平素也只侍奉君前,无大恶迹传出,我九人首级与社稷何干?百官伏阙,奏疏中只言天变,一昧牵扯前朝旧事,以此为由诛杀天子近臣,与莫须有何异?」

  「汉唐阉寺亡国之祸,为患尤烈,朝中诸公也是心忧社稷,防患未然。」王廷相蹙眉言道。

  听完王廷相之语,丁寿突然放声大笑,说出一番让二王惊诧的话来。

  第二百五十二章        忠奸之辩(上)

  丁寿大笑之后,语带揶揄道:「两位兄长以为汉唐皆亡于阉寺?」

  「青史斑斑,忠奸可彰。」王廷相沉声道,他实在看不惯丁寿这副吊儿郎当不正经的样子。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王守仁却冷静得多,「贤弟另有高见?」

  「高见不敢当,一家之言罢了。」丁寿笑道:「汉际豪强并起,世家势大,遂有阉宦当权,唐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不尊朝廷,至有内臣统兵,这其中仅是巧合?」

  不等二王作答,丁寿自顾道:「内官之权皆出于上,所谓阉党实为帝党,皇权受限,君威不存,遂有内臣势大,制衡外朝之举,虽非上策,也是无奈。」

  王廷相冷笑,「如此说来,阉寺迫害清流、废立君王皆是忠君爱国之举咯?」

  「宦官杀清流,清流同样杀宦官,且不经旨意一杀便株连上百,连父母宾客都不放过,清焉?浊焉?皇帝下旨缉拿,士族藏匿其迹,此不为党?」

  「袁本初劝大将军何进引外兵入京,使何进死于十常侍之手,又引乱兵血洗宫城,天子流落于外,朝廷威严丧尽,汉室倾颓……」

  「李唐虽衰,有十万神策军坐镇中枢,震慑地方,天命仍在,至杨复光病逝,宰相崔胤勾连朱温进京,杀尽长安宦官,又矫诏诛杀各地监军,呵呵,这一干清流最后被朱温投尸黄河,永为浊流,数年后,朱温篡唐自立……」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汉唐阉宦虽有行废立之事者,国祚尚存,继位之君但有英主,便可涤荡内廷,现中兴之世,可世家权臣一旦得势,便是改朝换代,国之不国,这亡国之罪,究在何者?」

  二王沉思不语,他二人博学多闻,丁寿所举例子他们自然知道,不过身为士人,读史之际,想着全是阉寺横行,民生板荡,为士人遭劫、社稷倾覆扼腕,全不如丁寿这局外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如今细细思来,似乎清流亦有不妥之处。

  王守仁长叹一声,「南山之言,也有些许道理,不过内臣眼界学识有限,治国理政,终非其所长。」

  丁寿戏谑道:「伯安兄大才,怎会有此以偏概全之论?」

  王守仁倒是不恼,「哦?愿闻其详。」

  「蔡侯造纸,千年以来世承其泽,十常侍之毕岚也曾制翻车利民,唐际内宦英才辈出,朱温矫诏杀天下监军时,惟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清海监军程匡柔、西川监军鱼全及致仕严遵美,为李克用、刘仁恭、杨行密、王建所匿,程匡柔著书立说,承业、居翰有王佐之才,李克用等人此后皆为一方雄主,岂能说内臣无治国之能。」

  丁寿微微一笑,「便是本朝,选拔聪慧内侍就读内书堂,择博学翰林授业,末学者从重责罚,不啻寒窗苦读悬梁刺股,如正统时宦官梁瑞精于书算,营建奉天等殿功劳不浅,弘治朝内臣陈崖庵,正统时入内府,酷爱诗律,凡奏疏皆亲自起草,不假手于人,便是两榜进士又有几人有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 评论区
  •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及享受更多功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