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烟云正篇加强版】 - 1

2020年03月10日02:34314506
字号
粗細
行距

 作者:scz0101

 2020/3/12发表于:首发SexInSex

 字数:30268

  前言:

  正篇的故事创作在崇祯二年之前,但是故事的剧情是接续着崇祯二年之后的史实发展,从崇祯十五年开始描写,也就是描写崇祯二年之后十三年的史实故事。

  明末烟云正篇的故事从孙传庭等将领誓死保卫大明朝开始说起,从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权开始说起,从李自成一路攻进北京城入主紫禁城说起,最后民族的命运和之后两百多年的历史都决定在山海关大战之中。故事从崇祯帝的生,创作到崇祯帝的亡,再到李自成的乐与悲,还有民族的苦难。

  作为一个玄幻类型的文学作者,其实创作考究的史实故事是一个不轻松的过程,有时又是煎熬的,有受历史的煎熬也有受现实的煎熬,虽然知道现在的世道人心大不如前,但是一篇史实的故事更耐人寻味和让人成长。

  这篇明末烟云正篇的故事在由于比崇祯二年的篇幅长,全篇的故事过程发生在崇祯十五年到十七年之间的两年之内。

  明末的故事有很多,但是我看得上的只有 姚雪垠宗师创作的 李自成 一书,其他的明末文学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望其项背,因为姚雪垠宗师是在不顾一切用生命创作 李自成一书,从而给自己一个交代给历史一个交代给后世一个交代,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和不愿意去做的。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这篇明末烟云加强版的创作,一方面是我认为当初描写上有不足之处和缺憾之处,另一方面是被lianinliyan兄 感动而决定发表的,预计在原来二十万字的基础上再增加五到十万字左右。我依然还是知道的,一篇语重心长的文学打动不了寻色又脆弱的心灵,但我依然无怨无悔的想要展现那段悲痛的历史。这次的加强版计划,将从增补历史和人物乃至关系方面创作,在不动摇原剧本和构架的情况下,增加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以达到展现明末全面最真实的样貌,对于很多被后世篡改的历史将予以纠正。

  本故事的全部内容都将发表在这一个帖子里面,不再发表新的帖子,在此声明。全篇故事应该很快在近期创作完成。

  (最后请问论坛技术管理,我把自己的主题加入了文集和收藏,但是为什么在自己的空间里面这一年来什么也不显示?是什么原因?)

  第一章:摇摇欲坠

  28000字

  前言: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流淌过许许多多朝代,每个朝代的开始与结束,都是历史最震撼的时刻。

  ※※※※※※※※※※※※※※※※※※※※※※※※※※※※※※※※※※

  明朝末期腐败不堪,二百多年的统治下,皇亲国戚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此时刚好又遇上百年难见的天灾人祸。

  万历朝和天启朝长期积累下来的诸多弊政,致使明朝如今已到了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自崇祯元年起,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廷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与起义首尾难顾,弄得崇祯帝和朝廷处处受制并为难万分。

  在中原数省范围内流窜奔袭经年的陕西农民军,突然挥师南下,出其不意地一举攻克了明朝中都凤阳。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农民军掘朱元璋祖辈之明皇陵并焚毁之,熊熊大火和弥天烟雾持续了数日之久。随后,朝廷匆忙调集各省精兵八万余兵马前去中原地区进行会剿。八月,洪承畴负责督剿西北,卢象升负责督剿东南,剿灭农民暴乱军之战事在全国范围内再次拉开帷幕。十月初,崇祯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难堪的一步。

  崇祯八年,一六三五年,崇祯第一次下 罪己诏。

  武英殿。

  天色还是灰蒙蒙的,但是干清宫里却被许多精致的烛台照亮着,一会儿等天亮以后就要召开今日的早朝了。崇祯帝此时却在太监宫娥们的伺候中,书写着自己的罪己诏,至从满桂战死以后,崇祯帝不再那么相信王公大臣,处处都派出紫禁城里自己信任的太监出去办事。

  御台上的烛台中的烛光辉映着崇祯帝消瘦的脸,本来算得上很秀气的脸庞此时已经精力憔悴了。他稳稳的握着黑色的毛笔在金黄色的圣旨上面,一笔一划的书写着,写得是那么的认真,仿佛意识全在笔下的世界了。崇祯帝的双眼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的湿润着,在写到情真意切的时候更是清泪滴落。

  罪己诏。

  「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夫建州本属我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无奈夸诈得人,实功罕觏,虏乃三入,寇则七年。」

  崇祯帝又想到了满桂战死的那一天,胸腹起伏难受,眼角的泪水也含不住了而往下流。满桂战死的那一天是崇祯二年的十二月十五日,再过几日就到了二十四日自己的生日,结果传来的不是满桂胜利的消息而是战死的消息。一滴滴泪水就这么滴落在金黄色的圣旨绢面上面,然后润湿了周围。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师徒暴露,黎庶颠连。国帑匮绌而征调不已,闾阎凋攰而加派难停。中夜思惟,业已不胜愧愤。今年正月,复致上干皇陵。祖恫民仇,责实在朕。于是张兵措饷,勒限责成,伫望执讯歼渠,庶几上慰下对。又不期诸臣失算,再令溃决猖狂。甚至大军辱于小丑,兵民敢于无上。」

  祖宗皇陵被破坏捣毁,崇祯帝震惊朝廷更是无地自容,剿贼多年反而贼势越来越大了。崇祯帝不但每年甚至每天都在痛苦和折磨中度过。

  「 地方复遭蹂躏,生灵又罹汤火。痛心切齿,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内何时休息!已再留多饷,今再调劲兵,立救元元,务在此举。惟是行间文武,主客士卒,劳苦饥寒,深切朕念,念其风餐露宿,朕不忍安卧深宫;念其饮冰食粗,朕不忍独享甘旨;念其披坚冒险,朕不忍独衣文绣。兹择十月三日避居武英殿,减膳撤乐,除典礼外,余以青衣从事,以示与我行间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以寇平之日为止。文武官也各省察往过,淬励将来,上下交修,用回天意,总督总理,遍告行间,仰体朕心,共救民命。密约联络,合围大举,直捣中坚,力歼劲寇……」

  执政初期除掉魏忠贤的崇祯帝,虽勤勉想要励精图治、重振山河,可偏偏明朝到他手里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彻底的烂摊子了。朝上,空对着群臣晃着手臂,底下的群臣往往只是一片志消气沉、沉默无语。

  大明朝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辽阔的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仍旧逼粮催科、盘剥百姓,多处地方亦然民怨沸腾、干柴烈火、一触即燃。

  人民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因势坐大,盗匪与流民并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关外的满清也不断侵扰内地,接连屠城、抢掠人畜无数。

  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年,崇祯第二次下 罪己诏。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皇太极几次避开辽东防线和山海关绕道入关,几乎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抵抗。所到之处无不是攻城拔寨、连战连胜,掳虐人畜数十万计。如此情况下,明朝的兵部尚书亲自领军也不敢抵抗,只敢尾随清军,你进我退,你退我回。

  朝廷腐败,天灾人祸,东北有满清虎视眈眈,四处有不断冒出的农民起义军,崇祯帝每天都活在担惊受怕、一惊一乍的日子里,身心已经越来越疲惫。

  朝廷内部的长期腐败和党争,群臣们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消极疲软的度着日子。

  一望无际的大明朝国土上,从北京向南,南京再向北,纵横数千里之间,白骨铺满大地,许多地方人烟已断绝,行人更是稀少。

  数千里地内荡然一空,即使有城池的地方,也仅存四周围墙,一眼望去都是杂草丛生,听不见鸡鸣狗叫,看不见一个耕田种地之人。田里的泥土早已经干渴开裂,一眼望过去看不到尽头的样子。

  为了祭祀难民和阵亡将士还有被杀的王公大臣们,崇祯帝便在宫中大作佛事来祈求天下太平。朝堂上,君臣常常忍不住痛哭一片,场面惨不忍睹。

  崇祯帝勤政到为处理公文彻夜不眠,日复一日、起早贪黑。一次,他去慈宁宫拜见宫中最有威望的刘太妃时,竟然坐着睡着了,刘太妃命人拿来锦被给崇祯盖上。崇祯惊觉醒来后望着刘太妃苦涩地说,为处理公文,召见群臣他很少能休息,已经两夜未眠,说罢与刘太妃相对落泪。

  这些年,崇祯帝越来越精疲力尽了,白天在文华殿批阅奏章,接见群臣商讨国事,晚上则在干清宫聚精会神看奏疏和文书。遇到军情紧急的时候便连续几昼夜不能休息,崇祯帝便会忧心仲仲、心急如焚,在宫里来回渡步苦思紧想。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崇祯帝不甘心呐,想要挽救自知难以挽救的大明朝,然而性格和能力上的欠缺和不足,尽管多么地勤政也收效甚微。接手的本就是一个烂摊子,什么芝麻绿豆的小事情都来烦他。再加上崇祯又心性多疑,间接害死满桂,枉杀诸如袁崇焕等国之栋梁,造成了极坏的结果。

  崇祯帝在和谈与战之间左右举棋不定,下不定主意,内心想要议和,却又怕丢了面子。议和在崇祯看来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但对于缓解明朝军事压力争取喘息时间却是大大有利的。但崇祯的眼光并没有那么远见,也许是太年轻了。

  崇祯朝这些年里,内阁辅臣连连更换,崇祯帝没给足够的时间给首辅调理国政,就替换了首辅。要是出了什么事,多数把责任推卸给大臣,接着悲天怨人。于是边事持续糜烂下去,没有什么大臣愿意为他全力的工作。崇祯个人的心思和大臣们的心思互相倾轧矛盾在一起,宝贵的时间终于在各种推诿和拖延中一点一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的消逝。

  ※※※※※※※※※※※※※※※※※※※※※※※※※※※※※※※※※※

  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年)九月,清军又分兵两路南下,北京再次戒严。两面受敌的明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的统帅的兵马调回京畿,与孙传庭一起率军入卫。是年秋,皇太极统兵攻占义州,以此为基地,展开对锦州的围攻战。崇祯帝也派兵极力加强对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

  崇祯十二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以此拒敌。至从满桂和袁崇焕战死和凌迟以后,皇太极在辽东的攻势愈演愈烈。

  崇祯十三年冬,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急忙率领手上的明军出援,结果败于塔山、杏山两地,死伤众多,清兵亦有损失。

  崇祯十四年春,为挽救和扭转辽东危局,明廷遣洪承畴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八总兵所部的兵马,共领明军精锐十三万余、马四万匹来援,明军火速集结于宁远,准备与清兵决战。

  三月,皇太极统兵来攻,采取长期围困锦州的方针,势在必克锦州。洪承畴的主张是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但兵部尚书陈新甲促战,在崇祯帝也希望持重的情况下,命令洪承畴采取速战速决的方针。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八月,皇太极得知明援兵已到,便亲统大军从盛京赶来赴援,清兵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部署在明军的南面。济尔哈朗军攻锦州外城,好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粮道,这样可以断绝洪承畴归路。洪承畴主张与皇太极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最后集议背山突围,最后十数万人在南撤中被八旗兵追杀,死伤众多。

  时间到了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年)一月的时候,洪承畴听说朝廷援军赶到,又派六千人马出城夜袭清兵,结果被清军战败。就这样松山一直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夏承德叩请清军,愿拿儿子夏舒做人质约降。

  三月,清军应邀夜攻,松山城被突破,洪承畴、巡抚邱民仰被俘,总兵曹变蛟等将领寡不敌众英勇战死。曹变蛟是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身怀勇力,是满桂之后的明朝又一猛将。城破后,明军大部崩溃,诸军皆逃,只有曹变蛟愤然亲率部下直冲清兵中军,接着打穿了重重八旗兵的包围,竟然直抵皇太极所处的中军。再箭射后金大纛,吓得皇太极使其中军急忙后退里许。但是其他方面的明军不是溃逃就是被击败,伤亡惨重,曹变蛟奋勇杀敌,所到之处的八旗兵纷纷被击溃,死尸遍地。可惜大势难挡,曹变蛟终因势孤力穷,所部全部为国战死,兵败被俘,皇太极听到曹变蛟被俘的消息以后兴高采烈,希望曹变蛟能够投降大清,但是尽忠报国与满桂无二的曹变蛟誓死不愿投降,结果被愤怒的皇太极下令残杀。

  此战,洪承畴被俘后,明军无主帅,锦州守将祖大寿,便走出内城,率众也出降。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的锦宁防线,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了。

  松山、锦州失守,洪承畴最后降清,朝廷震动,崇祯帝暗中又想和满清议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因泄漏议和之事被处死,从此与皇太极最后议和的机会也破灭了。

  华夏民族已经被内忧外患逼到了绝路,大明江山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前后受攻、天灾人祸、生灵涂炭。

  皇太极洞悉明朝连年与农民军交战,已呈土崩瓦解之势,认为入主中原的时机已到,趁你病要你命了。皇太极知道现今的大清再也不是当初明朝的一部分了,而想要取代明朝夺取天下。

  在中原的李自成的大顺军渐渐逼近北京,张献忠的大军在四川也建立大西国,明将左良玉率领的兵马战败,逃至安徽池州休整。各处许许多多的守将不是投降就是逃跑,战死的也是无数,大有大夏将倾之势。

  如果大明再多一个袁崇焕和满桂,再多一个洪承畴这样的能臣,那该多好啊,可惜多年的腐败养出来都是一群鼠辈。这些人内斗凶狠、见贼就逃,致使大明的兵马节节战败,胜少败多。而精忠报国的将领又被处处掣肘,难以施展手脚,疲于奔命。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满清虽然小但是野战强悍,以游击突袭见长,不断的抢掠杀戮,大明损失的人畜数十万计。清兵人口不过区区百万左右,而此时大明的人口保守估计有一亿人口左右。

  大明早先如能认真组织一次对满清的胜利战争,彻底击败他们一次,就可以导致满清至少十多年缓不过劲来,很可能就因此被周边的蒙古或朝鲜给并吞消灭掉。但是自从满桂和袁崇焕死掉了以后,辽东再无猛将是皇太极的对手了。

  大明万历至天启朝以来,党争不断、奸党乱政、腐败不堪,朝廷种种的不作为造成了今日的恶果,导致生灵涂炭、社稷遭殃。而每一位皇帝都会生出越来越多的子嗣,然后又分封出去,日积月累、世袭罔替,造成了百姓的无穷压力和贫苦更甚。

  明朝数十年对满清的轻视和无能慢慢养肥了满清势力和胃口。如狼一样的皇太极看到明朝已经腐败至极,所以才敢在崇祯二年的时候就杀到北京城下。明朝官逼民反、天灾人祸、民变不断,皇太极怎能不来吃你的肉而甘居辽东的苦寒之地?

  ※※※※※※※※※※※※※※※※※※※※※※※※※※※※※※※※※※

  秦始皇造了长城,但实际上现在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朝不断修建的。长城在明朝又称边墙,是明朝为了阻止蒙古人南下而修建的战略工事。

  明代后期,蒙古族逐渐分成三大部分:蒙古草原西部至准噶尔盆地一带的漠西厄鲁特各部;贝加尔湖以南、河套以北的漠北喀尔喀各部;蒙古草原东部、大漠以南的「漠南」各部。「漠南」与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国接壤,其地理位置位于后金右翼,对后金进入辽沈地区有牵制的作用。为免去后顾之忧,努尔哈赤以武力逐一征服了「漠南」各部。而「漠南」的科尔沁部,是努尔哈赤最先征服的对象。经过多次的较量,科尔沁部撤兵请盟,与清军联姻结好。

  通过不断的联姻,从此以后满蒙一家亲,你娶我的女人我也娶你的女人。满清从此解除了右翼的军事威胁而得到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助力。每每攻打明朝,科尔沁部的贝勒就率领军队追随,为击败明军立下了一次次战功。可见,军事目的也是满蒙联姻的一个重要原因。

  满清要入主中原,只能凭借和蒙古各部的联合。且蒙古实力强大,并处边疆,无后顾之忧,也和满清发源地相邻,满清为了维护统治最好的办法就是结亲。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满清和蒙古贵族之间长时间、多层次的通婚,不仅巩固了双方政治上的联盟,稳定了满清的封建统治秩序。一定程度上直接促进两族间的融合,加强了满清与边远地区蒙古贵族的联系,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通过满蒙联盟,蒙古各部逐步呈现出稳定的局面,成为满清统治最稳定和最可依赖的地区和力量。

  之前宁远和宁锦两次战役的小胜,仅仅是阻止了满清一时的进攻势头,虽狠挫了其进攻的锐气,但未能造成多少实质性的损伤。

  然而,满清目前再强也不过是一只咬人的饿狼,而李自成如日中天的大顺军彷如一只巨大的狮王,其势力已经数倍于满清。这一犬一狮,趁着主人重病的时候,一起向主人咬来、撕扯着,吞噬着主人身上的血肉逐渐壮大自己。

  大顺和满清都在争分夺秒的想要抢占先机,争夺和攻占地盘,谁能占得先机,谁最后就能抢先得到天下。

  满清焦急的是,如果大顺先攻占了北京,会对其极为不利,而吴三桂因此很可能就会投降大顺。那么,到了那个时候,满清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大顺虽然没有满清那么焦急,但灭明之心最甚,一路的节节胜利,攻占北京只是时间问题,甚至李自成渐渐显得骄傲大意起来。预计着,当着大顺数十万大军面前,没有什么明军是推不平击不败的。

  大明就像一座风雨中飘摇的大树,浑身遍布窟窿,窟窿里又充满着贪婪的蛀虫。大明就像一块馋人的甜品糕点,被两个人上下的分吃着。

  ※※※※※※※※※※※※※※※※※※※※※※※※※※※※※※※※※※

  一六四二年,崇祯十五年。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深深的夜,明月高照,北京城里静悄悄的,人烟稀少,百姓早早就关门熄灯了。一阵阵凉风刮着凄凉清冷的北京城街道,每一条街口都站满着守夜的明军。

  干清宫。

  干清宫有暖阁九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二十七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

  暖阁内,黄缎门帘随风飘摇,崇祯帝手拿塘报在案前来回渡步。两颊如今在几盏宫灯下显得苍白而憔悴,年纪轻轻已经白发丝丝,鱼尾纹早已勾在眼角,常常失眠眼窝也有些发暗。

  崇祯帝突然停住脚步,闭眼仰头似有难忍之事,接着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再慢慢的呼出。

  「先皇啊,你们整年不上朝,不看群臣奏章,把一切国家大事交给亲信的太监们去处理,你们是多么的逍遥啊…」崇祯帝道。

  崇祯帝走着走着就快撞倒身边侍候的宫娥身上,也没有心思去看这位年轻貌美的宫娥,接着突然转向继续渡步。

  「朕虽力矫此弊,事必躬亲,但…每天送进宫来的各样奏疏像雪花片一般落上御案…」崇祯帝道。

  「朕已感心力憔悴,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奏疏,歇息的话经常在三更以后,也有时通宵不眠,朕何时才能批阅完这些呀…」崇祯帝道。 以上内容来自hlib.cc。更多中文H小说尽在hlib.cc。

  崇祯把塘报狠狠地砸在地上,浑身气的发抖,愤恨着王公大臣里面没有什么人能替自己分忧。

  这时,阵阵暖风缓缓掀起半透明的黄缎门帘,门帘后侍候着的几名美艳宫女和太监吓的浑身打颤,双手紧抓衣裙不敢作声,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没有崇祯帝宣召他们,他们是不敢进去打扰的。

  崇祯帝走到御座前,无骨般跌坐在铺着黄垫子的御座上,双手抚在脸上揉着。接着稍微休息了一下,崇祯帝仍旧挣扎起精神,又开始亲自批阅文书,亲自拟旨起来。

  「什么,李闯所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害陕西总督汪乔年,朕养的都是一群废物啊,先帝呀… 祖宗啊… 大明江山啊…就要完了呀…」崇祯帝道。

  有片刻工夫,崇祯默不做声,沉沉的低着头在思考着什么,发暗的眼窝里是湿湿的目光。崇祯帝靠在御座上,仰起头闭着眼睛,一阵阵倦意袭来。

  崇祯帝再也顶不住疲倦又无情袭来,靠坐在御座上闭上眼睛开始沉睡起来。

  暖阁的黄

  • 评论区
  •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及享受更多功能
  • 相关推荐